TWS 耳机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,经过几年的发展,TWS 耳机在外观设计上已然形成两派风格,一类是类似于 AirPods,带有一根耳柄,耳机本体大部分重量集中受力于耳蜗内;另一类则是属于 Sony 降噪豆的形式,形状类似一个体积稍大的蚕豆,通过入耳式设计,将耳机本体挂在耳朵上。
二者设计上的不同,也和厂商对结构设计有不同的看法,前者可以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适度,特别耳朵比较敏感且佩戴久了容易发痒的人,后者则拥有更大的空间堆放硬件,自然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质和功能。
作为国内知名的数码配件制造商——倍思,一直注重对产品的设计和研发,产品线覆盖充电设备、手机配件和耳机等。近期推出了主动降噪耳机倍思 WM05,也受到很多关注。在上手体验一周之后,我也来分享下我对这款产品的使用感受。
倍思 WM05 包装延续倍思过往的风格,整体采用灰白色覆盖,左上角印有 Baseus Logo,内外均采用硬纸,品质感十分不错。包装里包括耳机本体,两副大小不同的耳塞,一份说明书,一份倍思吉祥物的贴纸,还有一根 C-A充电线。
外观方面,倍思 WM05 充电盒,耳机以及相关配件均采用纯白色设计,作为一个白色控,我还是十分满意倍思 WM05 的颜值的。充电盒外观类似于一颗鹅卵石,中间鼓起,两侧收紧,表面通过抛光处理,光线照射更显晶莹剔透。
充电盒正面有一枚指示灯,用于显示打开/关闭以及电量情况,底部为 USB-C 充电口,背面则刻有 Baseus Logo。打开充电盒,两枚耳机左右放置,开盖的阻尼感刚刚好,不会像部分普通耳机那样松散,耳机和充电盒的吸附效果同样不错,可以做到即放即吸。
倍思 WM05 支持霍尔开关,开盖后耳机自动进入连接状态,搭配蓝牙 5.2 技术,可以做到即开即连。
耳机造型上,不同于大部分耳机,倍思 WM05 并没有耳机柄,所有元器件都集中于核心部位。耳机本体正面采用琥珀石透光设计,通过立体处理后更显其品质感。接触耳蜗处也结合人体工学处理,更加贴合不同人的耳道,像我这种常年使用耳挂式耳机的人,佩戴许久不会出现发痒发闷等不适情况,也十分稳固不掉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倍思 WM05 耳机的耳塞也有精心设计,材料上更加柔软,其次加入滤网设计和红色胶圈点缀,不仅大幅拉升耳机颜值,还能保持耳机入耳处的卫生。
耳机仓正面有一颗指示灯,在开盖连接和充电会进行闪烁,背面则有一枚按键和 Type-C 充电接口。
开盖上便可以看到耳机本身,符合工学的左右放置,开合盖干脆利落,支霍尔开关,开盖后耳机自动进入连接状态,搭配蓝牙 5.2 技术,可以做到即开即连。
倍思 WM05 不仅颜值高,硬件上同样实力不俗。尽管体积不大,但它依然塞下了 10mm 大动圈,同时搭配 0.04mm 球状顶镀钛复合振膜和纯铜线圈,让音质有了充足保障。实际听感上低频下潜深,高频清澈有力,特别是听现场音乐时有更好的冲击感。
放在几年前,主动降噪功能只能是千元高端耳机的独享功能,随着技术进步,降噪功能逐步普及。倍思 WM05 获得降噪能力 A 级证书,采用前后反馈麦克风,分别抵消环境和耳内噪音,使其拥有 43dB 深度降噪。
除此之外,通过下载官方应用,还可对降噪能力进行调节。实测三种降噪模式和 10 级降噪调节,实测在地铁上,开启降噪模式并将降噪等级开到十级,能抵消绝大部分的人声,像是地铁报站的声音则会保留部分,可以避免坐过站,实际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。此外还支持 EQ模式调节,满足不同人对于乐感的调节需求。
耳机还支持丰富的按键操作,在 App 进行简单设置,通过单击、双击和三击耳柄,可以实现播放、暂停、接听、挂断,加减音量和更换歌曲,切换降噪和普通模式等操作。
续航方面,倍思 WM05 在关闭降噪的情况单机续航 5 小时,搭配充电盒可实现 28 小时的超长续航,即便是高强度用户,并开启降噪模式,使用 3-5 天也没啥问题。充电方面,倍思 WM05 耳机支持快充,充电 10 分钟可以实现两小时的听歌时长,实测后发现,以 50% 电量为例,确实能支撑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长。总的充电时长上,大约需要 1 小时可以充满。
总结一下,作为数码配件大厂推出的产品,倍思 WM05 耳机 不拘泥于普通 TWS 的外观,拥有独特的设计语言,无论是外观质感还是实际音质都在不错的水平,降噪功能也是用了回不去的功能。如果你是一个对于音质/降噪和外观有要求的人,这款倍思 WM05 耳机,确实是不错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