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我们上学时候,提及装配电脑主机,没有人会想到白色装机方案,似乎大家约定俗成的感觉,机箱它就应该是黑色的!
然而需求决定市场,买家决定卖家,随着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足,白色装机潮成为近些年与传统黑色装机分庭抗礼的另一个主流思路。
今天小闲来为大家分享一款既好看又实用的性价比白色机箱——TT钢影·巫妖S机箱。
先上一张装机成品图,多风扇的彩光感觉比较炫目,白色机箱的颜值真的棒!
巫妖S机箱搭配钢化玻璃侧板,主打就是一个侧透。支持ATX/M-ATX/ITX主板,家用主流主板全部能装。至于服务器级别的大板及超大板,尺寸太大,价格对家庭用户也不太友好。
机箱顶部、底部、前侧均配置防尘网,密度不错,保证高效散热,阻隔灰尘。后期清理也是方便,只需要拆下防尘网,清理后装回去就搞定。
TT在机箱I/O接口方面向来考虑全面,开关、重启、USB3.0接口配备,即使现在主流音频设备都以USB系列接口为主,3.5mm仍是很多老玩家的心头好,于是3.5mm的音频接口也要有——我可以不用,但你必须有!
箱子空间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,CPU散热器最高可以185mm,而显卡位也是可以最高支持360mm长度,目前主流的显卡与CPU散热器均可安放,适用性蛮广。
至于显卡长度问题,需要看前置风扇/水冷的安装情况,散热部分装了,就会压缩一部分的显卡位,按需安装即可。
机身多达7把120mm风扇的风扇位,部分位置可以140mm风扇混编。
机箱顶部或者前部均支持360水冷排,想装哪就装哪。不过出于一般的安装习惯,大多用户会考虑将水冷排置于机箱顶部。
巫妖S配备有7个PCI安装槽,设备扩展位还不错。一些独立的声卡、网卡、PCI扩展坞等设备空间足够,能拓展多大,还需要看主板的PCI插槽情况。我这次装机是M-ATX主板,仅配备两条PCI插槽。
这个“千疮百孔”的硬盘架真是好评,散热效果好得很!硬盘架可以搭配两块SATA硬盘,2.5寸或3.5寸均可。不过台式机嘛,硬盘架还是用机械硬盘更稳定一些。
前面板拆下,磁吸防尘网紧贴机箱。机箱外形沿袭前代巫妖机箱的特点,做了切角设计,增强立体感的同时,也体现了一些时尚与不羁。
CPU散热方面我选择了九州风神的AK400 WH散热器与EX750硅脂。
虽然AK400 WH是单塔散热,我这种佛系用户平时电脑没有重负载,用着完全没有问题。
细节容易被忽略,CPU散热硅脂的选用,好多人还停留在“有就行”的意识层面。CPU散热器底座再平、热管散热效果再好,也要有一个高效的导热介质才能传输。就好比一辆车从A地开车到B地,中间但凡出现严重堵车,也肯定无法按时到达。
这些年我一直在用九州风神EX750散热硅脂装机,偶尔为显卡、CPU进行一些散热硅脂更新,热效率传递稳定。
X形涂抹比较省心,据说这是理工男的首选涂抹方式。
CPU散热硅脂用什么方式涂抹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量要把握好,太多则浪费,太少则无法完全填满CPU与散热器底座间的缝隙。
EX750硅脂的粘稠度还不错,没有过多油脂感,流动性也不大,所以
风冷散热器安装就是简单,现在主流都是预装配置。
AK400 WH原装风扇无RGB功能,我也给Ta换了一把乔思伯RGB风扇,既然要亮,那就全亮,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例外存在。
金百达银爵DDR5 6000MHz内存条,性价比极致。8GB*4的版本,同样是32GB总量,4通道的综合处理速度还是有些许优势。
M-ATX主板尺寸较小,安装好风冷散热器后,就被对比得更为小巧。
目前我先安装一枚风扇散热,如果散热效果不满意,还可以在单塔后面加装另一枚风扇,形成“单塔+双风扇”的搭配,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。
前部与上部也是可以安装360冷排。由于这次我选配风冷散热器,这空余出来的风扇位,我则选配了超频三的风扇,3+3的统一性比较好。
拧螺丝N久之后,终于安装完成。
M-ATX主板看来还是有点小,机箱内空间仍然有大量空余区域。我在想,主板右边的一块空白,后期是不是做一些DIY好玩的东西搭配。
机箱支持7把风扇,全部顶满安装。
这次没有选用独立显卡,所以PCI区域看起来略微有点空,后期升级可以搞。
看机箱的整体感受,就是通风散热不错。机箱左侧钢化玻璃、右侧金属面板无通风设计,其他面均满是孔洞设计,整个机箱都在透着气,都在散热;加上我这略微的强迫症引导,每个风扇位都配备了风扇来加速空气流动,机箱整体散热就得到了保证。
要好看,侧透面板,“光污染”玩家有福;切角前面板彰显个性;
要功能,主流主板、散热器、显卡、电源、硬盘空间全面支持,散热DIY空间足够,想保守还是前卫,都可以任意装配。
这样一款覆盖大众审美的机箱,目前电商平台优惠后不到300元即可入手,可以说是暑期装机白色方案的推荐选择了!